DWA Autumn Study Tour
當課堂的黑板不再局限于教室墻面,而是延伸向山野間的巖層、湖畔的堤岸;當課本里的文字跳出紙面,變成可觸摸的恐龍化石、可攀爬的喀斯特巖壁、可丈量的千島湖岸線 —— 杭州鼎文學校的秋季研學活動,正以一場場 “行走的自然探索課”,把 “追求學術卓越,發展全人教育,培養推動全球進步的新力量” 的教育使命落到實處。
IB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批判性思維與終身學習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始終強調全人發展、跨學科探究與社會責任感。而此次研學,正是將這一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讓學生跳出課本直觀理解知識,在山野湖畔的實踐中激發跨學科思考;通過團隊協作打磨應變力,在體能與意志的挑戰中涵養堅韌品格;對高中部學子而言,這更是對接愛丁堡公爵獎評估的競賽舞臺,每一處細節設計,都圍繞獎項要求展開。


目的地鎖定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院)—— 這座亞洲單體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館,藏著全國最大的抹香鯨模型與恐龍化石發掘現場,數十億年的地球演化史在此具象化。
“躺在馬門溪龍腳下搭帳篷時,我摸著它的腳掌模型,突然覺得恐龍不是課本里的圖片,而是真的在地球上生活過的‘大朋友’!”G2 年級的Klye興奮地說。
研學并非簡單的 “參觀”,而是以 PBL 項目制為核心的分階探索:貝林、海洋、恐龍三大主題,覆蓋自然科學、中英文表達、數學等多學科內容,學生不再是 “被動聽講解”,而是帶著問題去探究;G1 的 “恐龍挖掘”、G2 的 “百變甲蟲穿花衣”、G3 的 “多樣的貝殼世界” 手工活動,搭配博物館專業老師的現場講解,讓 “生物多樣性” 從抽象概念變成動手實踐;4D 電影《抹香鯨大戰烏賊王》帶來多感官沉浸體驗,而 “夜宿博物館” 的環節,更是讓孩子們在與 “遠古恐龍” 共眠的奇妙氛圍中,埋下對自然的好奇種子。


如果說低年齡段孩子們是 “啟蒙式體驗”,高年齡段孩子們則轉向 “深度探索”。臨安龍門秘境的 “千米石瀑” 是本次研學的核心場景 —— 這片由史前冰山活動形成的奇特地貌,成為孩子們探究 “冰川運動影響”“滑坡作用塑造” 的活教材;“大樹王國” 的認知環節,讓孩子們打開觀察自然的新視角。除了地質認知,“技能培養” 是另一重點:學習抱石攀巖,不僅是體能鍛煉,更是對 “解決問題” 與 “韌性” 的考驗;而 “知識大比拼”“文明禮貌大比拼” 的設置,則將 “德育” 融入實踐,讓學生在探索中既學知識,也修品行。
G5 年級Tony擦著額頭的汗說:“剛開始攀巖到一半腿都軟了,想放棄的時候隊友一直在下面喊‘找左邊的支點’,最后登頂那一刻真的太開心了!”



多樣化的戶外挑戰是本次研學的亮點:
洞穴探險中,鐘乳石、石筍與天然水晶構成的地下世界,讓學生直觀理解喀斯特地質的形成;攀巖時,學習調整身體姿勢、支點移動與平衡控制,是對 “冷靜解決問題” 的鍛煉;溯溪途中,逆流涉水、跨越巖石,考驗的是體力與韌性;飛拉達與滑降項目,則讓學生在固定鋼索與繩索控制中,走出舒適區,培養勇氣與專注力。
團隊協作環節同樣精心設計:“蒙眼團建” 讓學生在信任與配合中拉近距離,篝火晚會與燒烤晚餐則為緊繃的挑戰增添了溫情,而 PBL 項目制學習通過 “問題解決 + 角色分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溝通能力。整個研學過程,既是對體能與心理素質的考驗,也是對 “團隊默契” 的打磨 —— 在突破自然障礙的同時,學生也在突破自我極限。
“進洞穴時特別怕黑,是組長一直拉著我的手說‘跟著腳步聲走’,后來我們一起發現了亮晶晶的水晶,這種信任感太難得!” G7年級Henry一臉興奮的說道。


高中部的研學,以 “耐力與體能挑戰” 為主題,落地千島湖,不僅有戶外探索的深度,更承載著 “愛丁堡公爵獎” 評估的實踐意義。
The research program for the high school department, with the theme of "Endurance and Physical Challenge", landed on Qiandao Lake. It not only provides depth for outdoor exploration, but also carri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uke of Edinburgh Award".

“環湖騎行到后半程,腿酸得抬不起來,但看到已經騎得很遠的同學,還是咬著牙跟上隊伍。” G10年級Jason說,“而且沿途看到千島湖水特別清,突然就懂了‘環保不是口號’,我們休息時連礦泉水瓶都特意收好帶走。”
生態保護是本次研學的起點:學生參觀農夫山泉工廠,探究水源地自然環境,了解千島湖水資源現狀與保護措施,將 “環保責任” 從口號轉化為具體認知;千島湖環湖騎行,在湖光山色中鍛煉耐力與專注力;皮劃艇挑戰則融合安全培訓、環保意識與技能學習,從基礎劃槳到水上救援,每一項都需團隊協作完成。

更具特色的是 “科技與競技結合” 的探索:地理尋寶(Geo-caching)作為 “高科技版捉迷藏”,讓學生用 GPS 設備學習戶外生存技能;攻防箭項目則在競技中提升團隊策略思維。
而愛丁堡公爵獎相關環節,成為本次研學的 “進階亮點”—— 學生僅憑地圖與指南針導航完成徒步或騎行,親手搭建營地、準備餐食,在 “脫離科技依賴” 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隊合作、堅韌毅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銅獎認證積累實踐經驗。


從小學部的 “自然啟蒙”,到初中部的 “挑戰凝聚”,再到高中部的 “耐力進階”,鼎文的本次秋季研學活動,并非簡單的 “課外探索,而是一場 “分層設計、目標明確” 的教育實踐。當學生在博物館觸摸化石、在山野探究地質、在湖畔挑戰自我時,課本里的知識有了溫度,成長中的勇氣有了載體 —— 這或許就是研學的意義:讓自然成為課堂,讓實踐成為成長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