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開始實行“標化可選”政策,這讓很多留學生感到困惑: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政策呢?今天,杭州鼎文學校小編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要知道的是,“標化可選”政策并不是說標準化考試不重要了,而是學校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如果你在標準化考試中表現優秀,那么你仍然可以選擇提交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而如果你覺得考試成績無法充分展現你的實力,你也可以選擇不提交。

那么,對于留學生來說,如何看待這個政策呢?
首先,我們不能把標準化考試當做唯一的評價標準。雖然考試成績很重要,但學校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在申請材料中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比如參加過哪些課外活動、有哪些特殊的經歷和技能等。
其次,我們要理性看待自己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做好取舍。如果你已經11年級了,托福還沒分手,大可不必在標化上爭扎,出目標分數的概率也不高。不如索性放棄,全力備考托福,還能提升一個檔次,有時間還可以把活動再做得更個性化一些。比死磕一個不確定能否出分的標化要靠譜很多。新申請季,大部分學校大概率還是延續標化成績可選政策。
最后,我們需要做好長線規劃,前面幾屆學生走過的坑,初三高一學生就要學會避坑,提前學好英語,托福盡快分手,給標化備考留出時間,把規劃戰線拉長,無論是標化還是活動,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很多家長說,我們切換國際教育比較晚,高一才轉國際部,誰不是呢?關鍵是你進入高一后有沒有實質性開展規劃。
總之,“標化可選”政策給留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同時也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準備申請材料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申請過程中,我們需要理性看待標準化考試成績和其他申請材料的關系,并認真了解學校的情況和要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